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对外关系史
中期选举不会影响中美关系大局
发布时间: 2010-11-03    作者:刘丽娜 蒋旭峰 赵卓昀 邵进    来源:新华网 2010-11-03
  字体:(     ) 关闭窗口

 这是2010年11月1日美国中期选举前夕拍摄的位于首都华盛顿的国会大厦。新华社/路透

  美国中期选举定于11月2日举行。美国舆论普遍预计,此次选举有可能使美国的政治版图出现新的变化,并有可能对美国今后一段时间的政策产生影响。分析人士认为,在美国中期选举中,中国是一个经常出现的讨论话题,但选举对中美关系尤其是经贸关系大格局不会造成重大影响。

  中国成为选举话题

  在中美关系之间,美国国会扮演着令人关注的角色。本次国会中期选举中,经济是首要议题,例如就业、赤字等。这些议题又多数可以与中国牵连在一起。

  跟踪美国会中期选举可以发现,涉及中国的问题尽管不是主要议题,但却是两党议员竞选时经常提及的一个话题。而每当提及中国话题,牵涉的内容无外乎人民币汇率“低估”、中国“抢走”美国的就业岗位等。

  美国一些舆论认为,中国话题不过是美国政客斗争的一个“替罪羊”。《今日美国报》和盖洛普民调机构1日联合发表的民调结果显示,大约40%的美国选民认可奥巴马的工作表现,而对国会工作表现的认可程度只有17%。选举连任压力使得议员们通常要选择批评性的议题,以便转移视线,笼络选民。

  华盛顿智库传统基金会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史剑道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美国议员对中国汇率问题提出指责是由于国会推动美国经济的行动没有成功。为避免成为选民发泄不满的对象而在选举中失利,许多议员选择去责备人民币汇率,以推卸责任和转嫁矛盾。

  美国前商务部副部长罗伯特·夏皮罗也持相同看法。他对记者说,在美国,将金融危机的责任推到别人头上,这是很多人都愿意使用的办法。10年或15年前,被责难的对象是日本,现在则是中国。

  美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主席斯莱恩对新华社记者说,媒体对美国政客谈论中国话题的内容存在误读。他说,美国政客担忧的是连任,他们拿中国说事,反对的是自己在国会的政治对手以及美国政府,而不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

    1. 中美城市外交的历史发展与内在逻辑
    2.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纪念中美《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
    3. 中美关系的历史不容歪曲
    4. 王巧荣:中美竞争加深将如何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5. 东亚冷战视野下的中美关系
    6. 新时期大国双边合作机制建设
    7. 从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看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
    8. 美国台海巡防政策调整与中美关系解冻
    9. 对冷战后中美关系的再认识、再思考
    10. 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美缓和决策的理论分析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