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
如何处理好新时期的中美关系?
发布时间: 2010-09-15    作者:余云辉    来源:求是理论网 2010-09-13
  字体:(     ) 关闭窗口
   内容提要知己知彼是处理好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前提。“知彼”意味着应该充分了解美国的核心利益并避免与之发生直接冲突;“知己”意味着应该明确中国自洋务运动以来的自强追求。目前经济领域表现出来的现状是既不“知彼”,也不“知己”,以至于陷于复杂的国际国内局面却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而新的政策措施往往屈从于国际利益集团的强大压力和国内利益集团的投机要求,从而进一步背离中国所追求的长治久安的根本目标。为了及时扭转中国经济和社会滑向系统性危机的趋势,我们需要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制定出处理好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对策,同时,按照实现国家工业化的标准和国防现代化的要求,全面调整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农村发展政策和城乡流通领域政策,使中国经济和社会逐步转入可持续发展的安全轨道。

第一部分 美国的核心利益和中国的自强追求

  中美关系无疑是中美两国之间最主要的国际关系,但是,处理中美关系的主导权并没有在中国手中。这是中国政府处理中美关系必须面对的现实。在这种格局之下,中国政府必须牢牢把握处理国内问题的主导权,并在此前提下,围绕着实施正确的国家战略,主动调整国内经济关系和产业结构,从而使中国在中美两国的战略博弈过程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如果中国政府在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不断丧失处理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主导权,同时,美国利用中美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操纵着中国的内部关系并不断地侵害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长远利益,那么,中国将面临着极其被动的局面。这种被动局面主要表现为,如果顺从美国的意志则丧权辱国;如果逆其利益则可能爆发直接或间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从目前的局面分析,中国已经陷入了这种尴尬和被动之中。

  知己知彼是处理中美关系的前提。中国在处理中美关系过程中之所以陷于尴尬和被动,原因在于既不知彼、也不知己。

  “知彼”就是要清楚美国现阶段的核心利益。美国从一个英国殖民地发展成为独霸全球的超级大国,其核心利益在不断地演化。美国的核心利益已经远远超越了二百年前追求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目标。从尼克松时代开始,美国的核心利益已经上升到美元、上升到维护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上升到维持美元的全球霸权。从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到引爆希腊债务危机,都是为了巩固美元的全球地位,维护美国的核心利益。因此,任何挑战美元的国家和地区都构成对美国核心利益的挑战。美国对此决不会视而不见。遗憾的是,中国在基本条件尚未具备的情况下,试图以人民币挑战美元。

  当前,尽管人民币有了一定的国际信用基础,但是,人民币的国际信用基础并非来自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而是来自于中国的美元储备。因此,以人民币挑战美元,实质上是以中国的美元储备挑战美国的美元地位。在此情况之下,人民币挑战的不是美元,而是人民币本身。人民币挑战美元的政策后果是暴露了中国挑战美国核心利益的意图,但是对美元却不构成任何威胁。在未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的经济、科技和军事等力量所形成的综合实力和国家信用还无法挑战美国的地位。基于这一现实,中国应该默认美元的国际地位,谨慎发布人民币挑战美元的观点和政策,不再公开地、直接地挑战美国的核心利益。在目前的状况下试图挑战美元,属于不了解美国的核心利益,属于“不知彼”的表现。

  妥善处理中美关系不仅需要“知彼”,而且需要“知己”,尤其需要站在中华民族全局的高度和长期生存发展的角度,充分了解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需求。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需求是什么?对这一根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检验我们是否真正做到“知己”的试金石。

  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需求不是GDPGDP总量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1840年之前中国GDP远超过现在的比重而达到当时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仍然没有逃脱战败国破、赔款割地、沦落为半殖民地的命运),也不是各级政府追求的GDP的增长速度、更不是众口一词的所谓城市化、城镇化和“世界工厂化”,而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现代化。

    1. 中美城市外交的历史发展与内在逻辑
    2.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纪念中美《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
    3. 中美关系的历史不容歪曲
    4. 王巧荣:中美竞争加深将如何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5. 东亚冷战视野下的中美关系
    6. 新时期大国双边合作机制建设
    7. 从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看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
    8. 美国台海巡防政策调整与中美关系解冻
    9. 对冷战后中美关系的再认识、再思考
    10. 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美缓和决策的理论分析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