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政治思想史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 2012-02-02    作者:夏春涛 吴波    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网 2012-02-01
  字体:(     ) 关闭窗口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两个基本结论:

  一是科学发展观的真理性已经为全党全国人民广泛认同和普遍接受。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经受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越来越深入党心民心,形成高度的共识,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是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已经为全党全国人民深入理解和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广大干部群众逐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的认识。理论界关于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的研究与宣传,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造势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非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有学者指出:“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不同人群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并没有因为经济发展而有所缩小,反而趋于扩大。”(邢贲思:《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求是》2010年第22期。)这一方面说明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加强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研究、宣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这一方面的研究和宣传,有助于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作者夏春涛,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编审,北京100732〕
    1. 夏春涛 吴波: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研究述评
    2. 李捷:从五大坐标审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伟大贡献
    3. 谢毅:坚决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4. 李捷:从五大坐标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
    5. 沙健孙:坚决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6. 王伟光:从两个视角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
    7. 如何科学把握国共两党的历史地位
    8. 列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命运
    9. 审视马克思主义永不褪色的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
    10. 程中原:关于邓小平领导1975年整顿若干问题的探讨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