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行业经济史
肖寒:见证新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
发布时间: 2013-09-22    作者:罗海岩    来源:文史精华 2013-06-21
  字体:(     ) 关闭窗口

  1940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河北省馆陶县成立了抗日人民政府,领导群众减租减息。肖寒跟随当时的县乡领导,投身民族解放运动。同年5月,年仅13岁的肖寒加入中国共产党。肖寒原名韩红章,当时的县委书记鲁大东(后任四川省委第二书记兼省长)一直叫他小韩,为了保密,就根据谐音改名为“肖寒”,并沿用至今。

  全国解放后,肖寒先后担任河北峰峰矿务局、开滦矿务局党委书记,后来担任煤炭部部长,并受命组建神华集团,任第一任董事长。肖寒的经历是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他见证了煤炭工业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转变。

  “文革”期间顶住压力促生产

  1974年,肖寒时任开滦矿务局党委书记。那时,许多煤炭企业或停产或减产,全国煤炭欠产1700万吨,有些地方连冬季取暖用煤都不能保证。周恩来总理和负责经济工作的李先念副总理多次点名要开滦煤矿多出煤、快出煤。

  是时,受“四人帮”极“左”思潮的影响,全国否定奖励机制和工资差别,“干多干少一个样”,肖寒冥思苦想,认为只有按劳取酬,实行计时计日工资加奖励,才能促进生产,提高产量。他提出让井下工人收入高于井上工人,主要工种高于辅助工种,重体力劳动高于轻体力劳动,工人高于干部,并开始逐步实施。

  在进行这番改革的要紧之时,《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批判按劳分配扩大了资产阶级法权。在这样的形势下,肖寒就想办法变通实施。有一次,矿上召开“批林批孔”大会,肖寒在大会上用林彪在东北不到战场上指挥的例子,强调干部要下井带班参加生产,打好多出煤的这场硬仗,使组织批判会的那些人无话可说。

  通过在全国煤炭行业最早实行综合改革,开滦的产量实现大幅增长,肖寒决定进一步挖掘生产力,使产量翻番。原来井下人员多、产量低。经过试点实验,肖寒把工作面集中起来实行机械化。经国家批准,开滦煤矿进口了3套先进的综采设备,年产量达到2520万吨,终于实现了翻番目标。

  1977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煤炭部工作汇报。当听到开滦生产能力翻番,相当于增加两座年产200万吨的大型煤矿,全员工效是全国平均效率两倍时,邓小平发问:“为什么这么好?”李先念说:“开滦的管理跟别处不一样,他们坚持生产和安全责任制,工资井上井下不一样,井下工资也不一样”。邓小平说:“开滦生产翻番,肯定是好经验。开滦经验要总结,全国都要学习开滦。”

  在全国兴起的“学大庆,赶开滦”运动中,肖寒告别了开滦煤矿,调任国家煤炭部部长。

  这些今天看似简单的道理,当年却不知要冒着多大的政治风险。唯有具备胆识和睿智,才能有如此首创的气魄。30多年过去,肖寒仍清楚地记着邓小平说的话,“我非常感激他的支持!”

  1978年9月19日,邓小平视察开滦煤矿。当时社会上还在批判“奖金挂帅”、“物质刺激”。肖寒试探着问:“煤炭的价格低,煤矿工人的待遇也低。井下工人劳动强度大,可否多发点奖金?井下实行岗位津贴,免费供应中餐呢?”

  “可以!”邓小平非常干脆,当即拍板。

  1979年1月,全国煤炭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上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全国平均每吨煤提价5元,增加采煤工人井下津贴、井下班长岗位津贴等制度在全国煤矿系统执行。

  开创神华模式

  1979年12月,肖寒调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分管能源局工作。后又转任国家能源办副主任。任职不到月余,他就到国内瞩目的陕北神府一带考察,在神木县招待所的窑洞里和专家们规划神府煤田建设。看到十多平方公里,蕴藏数千亿吨的优质煤田,肖寒兴奋得像抱了个“金娃娃”。

  不久,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先后到陕北地区考察,回京后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发陕北煤炭资源。肖寒参加了会议并在两个月后受命担任为此而成立的华能精煤公司董事长。他想学习美国的田纳西州矿区,建设神东特大型现代化煤炭基地。但办大矿阻力重重,原来设计年产60万吨,有关部门非要分成两个30万吨才批。

  1992年8月,朱镕基副总理到矿区考察3天,肖寒日夜相随。朱镕基在离别前交代肖寒,一定要把神东矿区建设成为国家能源战略基地,高效率、少用人,不搞人海战术。同时承诺国家给予资金支持,矿区建设列入国家计划。

  肖寒和董事会提出“煤—电—路—港”四位一体的建设思想,即煤矿、电力、铁路、港口同步建设。朱镕基听后慷慨地说:“我再给你加一个‘航’(海运)字”就是五位一体。这个战略设想,构架了后来神华集团的雏形,也是国内其他企业至今无法相比的综合管理模式,更是国内史无前例的创举。

  有了国家的政策支持,矿井设计的手脚逐步放开。大柳塔矿设计年产120万吨,后改为300万吨,再后来又提高到600万吨。

  1993年,曾任国家计委主任的宋平到矿区考察,他回忆说:“原来只想在这个地方办小矿,现在看来,搞大的是对的。没想到你们搞得这么快,技术这么先进,这么现代化!”

  1995年10月,神华集团公司在华能精煤公司基础上正式成立,肖寒任首届董事长。翌年1月,大柳塔矿建成投产,《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消息和图片,称其为我国煤矿建设的里程碑。

  神华集团的发展以5年左右为一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柳塔矿投产,包神线投产,形成年产1000万吨煤的能力。第二阶段是神朔线投产,形成年产2000万吨能力。第三阶段是朔黄线、港口投产,再加上年产3000万吨煤的生产能力。第四阶段是进一步改扩建,提高现代化水平,铁路和煤矿扩建,煤电一体。现在,神华集团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能源企业,跻身世界500强前列。肖寒是神华的创始人和奠基者。

  中国在世界上使用煤最早,也是煤产量最高的国家。煤炭是中国的基础性能源。煤炭与电力是密切相连的上下游产业,电力企业燃煤量占全国煤炭消费量一半以上。由于资源布局无法改变,推进煤电一体化建设,实现煤电联营势在必行。神华集团坚持煤电融合发展战略,是肖寒心中最辉煌的梦想,他说:“周总理表扬开滦煤矿立了功;胡耀邦赞赏我的煤炭梦;邓小平批准引进一百套综采设备;朱镕基鼓励创办神华集团”,这正印证了肖寒的家国情怀。

  当年唐山大地震时,作为煤炭部部长的肖寒从北京星夜赶往唐山。下车伊始,他就部署抢救开滦煤矿井下的数千名矿工,连续几个昼夜过去,井下矿工无一伤亡,全部安全返回地面,可是他却没有一点儿时间到仍在唐山市区的家里看看。当几天后,大儿子韩保平在开滦的废墟上找到父亲并告诉他两个弟弟因没有及时抢救而失去生命,在最后时间仍在废墟下喊着爸爸,并让哥哥以后照顾好父亲时,父子抱头痛哭。30多年过去,肖寒身边总是带着儿子的照片。

  在一个冬日暖阳的日子,北京东城区南锣鼓巷,阳光洒向安静的胡同。86岁的肖寒童颜鹤发,激动地诉说着这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岁月。

    1. 煤炭工业:科学发展是必由之路
    2. “一五”计划时期文物展览会述论
    3. 张行 明艳林:新中国华侨植物引种历史的考察
    4. 社会主义发展史视域下当代中国的成就与经验
    5. 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海军的创建研究(1949—1956)
    6. 郭旭红 武力:新中国城乡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7.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型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塑造
    8. 政策与实践:新中国农村电影放映研究
    9. 新中国人民群众收入的初始变迁
    10.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失业救济研究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