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着力提升国家经济软实力
一个国家的经济软实力,主要体现在知名品牌、无形资产、服务业和经济组织方式等优势上。由于我们的品牌保护意识相对滞后,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国外品牌乘虚而入,纷纷抢滩中国,国外企业通过与我国企业合资、合作、买断乃至抢注等手段,排挤、侵吞我国的民族品牌,尤其是在快餐、食品、饮料、服装等行业,我国品牌消失比较严重。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目前海外企业在中国申请的商标注册达13万例,而中国企业在海外注册只有8607例,仅在加拿大就有60多个中国驰名商标被恶意抢注,凸显中国企业海外商标保护意识的淡漠。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生产的手表、钟表、服装和运动鞋等占世界产量的70%—80%,中药材种类和产量更是占世界的90%,但至今却没有几个过硬的世界品牌,只能贴牌或者为他人作“嫁衣”。
品牌的精髓关键在于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核心价值的树立,一是企业自身清晰,二是消费者要认可,三是要广泛宣传。品牌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有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些年来,我国积极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有效地激发了企业和全社会的创新热情,使我国专利申请量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国内企业申请专利呈现出3个“明显增多”:一是申请专利的企业数量明显增多;二是单个企业的平均申请量明显增多;三是有百件以上申请的企业明显增多。目前,我国商标注册申请累计677万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240万件,且每年还以30%的速度在递增。2009年上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商标注册申请量仍保持较大幅度增长,比上年同期增长7.7%,达到38万件。当然,专利多并不意味着品牌多。
如何从专利大国转向品牌大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创造大国、从贸易大国转向经济强国,就提升经济软实力来讲:一是要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围绕大品牌做足文章。二是要重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把产品质量视作企业的生命线。三是要提升产品的文化和技术内涵,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变。四是要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树立和提升品牌的良好形象。五是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六是要以优势品牌为支撑,着力培育优势产业链和产业群。七是要坚持走好品牌国际化、经营规模化、市场多元化、效益全球化的路子,努力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八是要加强品牌保护意识,尤其要在一些发达国家市场(如美国、德国、日本等)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防范措施。九是为积极应对和回击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行径,更好地保护本国企业利益。
在经济软实力方面,金融软实力值得重视。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使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世界经济治理机构、西方价值观念和发展模式受到严重冲击,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愿望不断增强。在这个大背景下,世界各国已经开始着手为“后金融危机时代”谋篇布局,积极争夺以金融体系为突破口的国际秩序变革的制高点。我们应当利用这次金融危机,反思不足,努力提升我国的金融软实力。一是要明确我国金融发展的战略目标,构建相关的指标体系。包括竞争力指标(体制效率、市场深度、创新能力等)、金融环境指标(法制健全度、社会诚信度、风险防范度等)、人文指标(理论创新指数、文化力指数、人才结构指数等)。二是要将金融软实力的提升纳入到行业监管和社会评价范围。主要是把金融文化、体制机制和管理理念等作为提升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要利用全球金融合作的机会,扩大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的发言权。以成为金融稳定论坛正式成员为契机,积极主动参与国际金融机构活动,加强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议程的引导,扩大我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四是要坚持权利和义务平衡的原则,妥善处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增资问题,推动扩大我在IMF等多边金融机构中的投票权。加强与新兴国家协调立场,防范美国及西方对我进行“规范”和施压,引导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朝于我有利方向发展,不断提升我国金融软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