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群众文化建设史
新中国三次农民扫盲运动及其历史意义(1949—1960)
发布时间: 2022-11-25    作者:范兴旺    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21-11-30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新中国三次农民扫盲运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全面领导的一项面向广大农民群众的大规模文化解放与普及运动,是新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土地改革时期,农民扫盲运动主要以"冬学"尤其是"速成识字法"为主;1953年,农民扫盲运动逐渐向常年业余学校转变,通过配合合作化运动,将农民的学习与生产统一起来,逐步走向稳定;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面积铺开对扫盲提出了更高要求,"注音识字法"成为农民扫盲运动最重要的法宝。总体上看,三次农民扫盲运动体现了先发展、后调整,边发展、边调整的特点。历年的坚持让新中国的文盲率从1949年的80%降低到1982年的22.8%,三次农民扫盲运动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挥了历史性作用。

  全文见附件

  1. 新中国三次农民扫盲运动及其...意义(1949—1960)_范兴旺.pdf
  1. 郭旭红 武力:新中国城乡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2.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型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塑造
  3. 政策与实践:新中国农村电影放映研究
  4. 从“重点”到“优先” ——新中国重工业发展战略的确立过程
  5.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闻宣传工作方针的确立
  6. 我国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历程、创新及经验研究
  7. 1949—1956年中国赴苏参观代表团研究
  8.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建构及其经验
  9. 新中国成立以来道德榜样叙事的嬗变与审思
  10. 新中国初期开展疫苗接种工作研究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