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九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邓小平与中国的对外开放:1977—1979年的中美关系
发布时间: 2011-10-18    作者:[美国]傅高义    来源: 2010-10-18
  字体:(     ) 关闭窗口

  在收到伍德科克与邓小平会晤的报告后,卡特回电询问伍德科克能否完全确认中国方面已经了解美国将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9月11日,卡特会见柴泽民时明确表示,美国将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而布热津斯基也告诉了韩叙这一点,韩叙称完全不能接受。所以,很可能中国领导人认为美国会停止对台出售武器。伍德科克和芮效俭给中方的文件中明确提到,美国会继续对台湾的所有商业销售。虽然文件中没有明确提到武器销售,但销售武器给台湾也是商业性行为。美方可以认为中国清楚这一点。对斯特普尔顿·罗伊的采访和与他的讨论。

  伍德科克和芮效俭一方面希望推进正常化进程,另一方面也知道在宣布正常化之前要求再次会见邓小平有很大风险,所以他们回复说,如果中国方面仔细阅读并理解文件的话,就已经很清楚了。不过,他们不排除中国最高领导人没有完全理解“文件内涵”的可能性。

  华盛顿时间12月14日晚,即宣布两国关系正常化前一天的晚上,布热津斯基根据卡特的指示电告伍德科克,他们应该在宣布之前再次会见邓小平,清楚说明美国会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12月15日(北京时间)伍德科克收到电报,他只能要求邓小平在当天接见他。在当天下午4点与邓小平的会见中,伍德科克很技巧同时又坦率地说明了这一问题。邓小平可能原本认为,中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就意味着停止军备销售,所以看上去异常吃惊,他大发脾气:“你们为什么现在提出这个问题?”他指责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是侵犯中国主权。15日下午,邓小平在听取伍德科克关于中美关系正常后美国保留向台湾出售防御性武器的权利的说明书时,明确指出:中美建交后,希望美国政府慎重处理同台湾的关系,不要影响中国采取最合理的方法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如果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从长远讲,将会对中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设置障碍,最终只能导致武力解决。在实现中国和平统一方面,美国可以尽相当的力量,至少不要起相反的作用。见《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52—453页。——编者注做了大约十分钟的抗议之后,他问伍德科克:“我们该怎么办?”伍德科克回应说,两国建立正常关系后处理这些问题会更容易些。邓小平只简单回答说:“好。”Robert SRoss,Negotiating Cooperation: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1969-1989 ,Stanford UPress,1995,p138笔者认为,这是邓小平一生中最关键的决定之一:在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从而会减少中国实现统一筹码的情况下,仍然决定推进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没有任何记载说明邓小平是出于什么考虑做出这一决定。他为什么会同意?或许他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这是他能够让美国国会接受的最好交易。或许他考虑到中美关系正常化给中国刚刚开始的现代化所带来的巨大利益,以及考虑到威胁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美国国内复杂的政治环境。除此之外,当时的国际环境有其特有的紧迫性,因为如果越南实施其入侵柬埔寨的计划而中国对此做出军事反应,苏联就可能有所行动。

  12月15日晚9点(北京时间12月16日上午10点),卡特按原计划在华盛顿通过电视宣布,美中已经就关系正常化达成协议,协议将于1979年1月1日生效。对此,台湾当局和他们在国会的朋友十分恼火,其他保守派也批评美国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的决定,但民众的总体反应是支持卡特,支持正常化。邓小平则开始为美国之行做准备。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邓小平的美国之行

  尽管万斯访问北京时遇到困难,但在万斯和他的手下为卡特接待邓小平一行拟订的介绍性文件中,无论是关于邓小平的个人爱好还是这次访问的意义,都叙述得非常全面准确。在长达13页的备忘录中,万斯说邓小平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脾气急,精力旺盛,自信,直截了当,坚定,聪明”。万斯说,邓小平的目标包括帮助卡特获得国会和民众对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支持,扩大美中两国外交关系,给美国施压使之进一步阻止苏联扩张,使美国对越南的警惕性增强等等。但美中两国关系缓和的意义更大,它可以“对亚洲和整个世界的政治和战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January 26,1979 Scope Paper for the Visit of Vice premier Deng Xiaop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anuary 29-February 5,1979 from Cyrus Vance to the president

  在抵达美国之前,邓小平就已经成为自1956年赫鲁晓夫访美以来最让美国公众感兴趣的外国领导人。美国媒体连篇累牍地介绍邓小平在政坛起伏的故事、他做出的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定、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决定以及此次美国之行。《时代周刊》在1月号上把邓小平评为1978年风云人物。《时代周刊》说,邓小平是改革的“设计师”。

  美国公众一直对中国这个陌生、封闭的文明古国充满好奇,对邓小平来访的关注度,甚至超过了对当年尼克松访华的关注度。美国商人们看到的则是中国这个蕴涵巨大潜力的市场,极力争取获得参加国宴的邀请。美国各家新闻社希望在中国设立办事处,力争机会获得邓小平及其代表团的关注。卡特和邓小平一样,访问开始时表现得很冷静。他曾表示,很担心公众和国会对他做出放弃台湾、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决定作何反应,也担心国会议员因为谈判期间没有被告知谈判内容,没有与他们磋商,会想方设法发泄不满。而国会中亲台派则很容易找到攻击卡特的理由,不仅因为他放弃了长期的朋友,还因为他用一种很无礼的方式粗暴对待蒋经国。由于时间紧迫和官僚机构混乱,蒋经国在半夜被叫醒并被告知:几个小时后,美国将中断和台湾的“外交”关系,并宣布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从12月15日到1月28日,中美双方都在为邓小平访美做准备。从他到达安德鲁空军机场后转车到国宾们通常下榻的布莱尔宫,一切运行得像钟表一样准确。为便于习惯使用筷子的中国官员用餐,厨师都按要求把肉切成小块。在亚特兰大为邓小平准备饭菜的工作人员听说邓小平喜欢吃小牛肉,连续给邓小平上了三顿小牛肉。邓小平和美国主人开玩笑说:“你们美国人每顿都吃小牛肉吗?”这样下一顿才更换了菜谱。

  考虑到邓小平访美期间的交通天气状况,除华盛顿外,美方还选定亚特兰大等三座城市:亚特兰大和休斯敦气候温暖,西雅图气候宜人。1月1日,伍德科克曾问邓小平,访美期间愿意去哪儿看看,邓小平回答说想看看航天设施和其他高科技设施。Don Oberdorfer,Washington Post,Feb5,1979在休斯敦,邓小平参观了美国国家宇航局的设施和最先进的钻井技术;在西雅图,他参观了生产新型波音喷气式飞机的工厂;在亚特兰大,他应邀参观了福特公司最先进的现代汽车厂,参观过程由曾在北京和他见过面的亨利·福特二世陪同。在访美过程中,邓小平没有参观商场,除了在布热津斯基家和客人们一起用餐之外,也没有参观私人家庭。

  中国驻美联络处(不久将成为大使馆)的官员很紧张,他们与东道主协调,负责安全和后勤、准备宴会和讲话稿,以及准备回答950名西方记者和33名中国新闻界代表的问询等事务。

  在亚特兰大,邓小平在说明中国从“文革”中恢复并走上发展之路时说,希望中国像亚特兰大一样,经历南北战争之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Richard LStrout,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Feb5,1979“美国南方在过去是比较落后的,而现在已成为发展经济的标兵”,“我们中国面临的任务是改变落后面貌,迎头赶上世界先进国家”。《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83页;Deng Xiaopings remarks at the Dinner Hosted by Governor Busbee,February 1,1979

  在头几天的访问中,邓小平在公众面前显得比较矜持,甚至挥手时也很正式、严肃,不茍言笑。他没有召开记者会,也很少表达自己的感受。

  布热津斯基家的非正式晚宴

  1月28日,抵达华盛顿休息几个小时之后,邓小平参加了布热津斯基举办的小型非正式家宴。据布热津斯基回忆,尽管邓小平刚刚抵达,比较疲惫,但他的反应依然机智敏捷。当布热津斯基说到,中国人和法国人都认为自己的文明优于别人时,邓小平说道:“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东亚,中国饭菜最好;在欧洲,法国饭菜最好。”Jimmy Carter,Keeping Faith:Memoirs of a President,University of Arkansas Press,1995,p214当布热津斯基提到卡特在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过程中应对(台湾的)“中国游说团”遇到困难时,他问邓小平在中国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难题,邓小平立刻回答说:“有啊。在我们的台湾省就有很多人反对。”Zbigniew Brzezinski,Power and Principle:Memoirs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1977-1981,Farrar,Straus,Giroux,1983,pp405-406在讨论到全球问题,当被问到如果中国受到苏联攻击时中国怎么做时,邓小平说,中国有核武器,……毛泽东说过,中国可以在核战争中生存下来,可以通过持久战获胜。像毛泽东一样,邓小平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在非正式谈话中,邓小平很严肃地对布热津斯基说,他希望和卡特私下谈谈越南问题。同上书,第406页。

  参加晚宴的还有副总统蒙代尔、万斯、迈克尔·奥克森伯格等人。在陪同客人中,雪莉·麦克雷恩对中国很有兴趣,曾数度前往中国旅行。她告诉邓小平,她曾遇到一位“文革”期间被下放到农村的中国知识分子。当雪莉谈到这位知识分子十分感谢这段经历时,邓小平打断她的话说:“他在撒谎。”邓小平用明显带有感情的语气谈到“文革”的可怕及“文革”带给中国的破坏作用。Ji Chaozhu,The Man on Maos Right,p301

    1. 姬文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与完善
    2. 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若干基本设计及其深远意义
    3.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谈话的几点研究
    4. 论邓小平的西藏工作思想
    5. 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贡献
    6. 张金才:解放战争时期的邓小平和陈云
    7.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8. 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及其启示
    9. 张金才:邓小平和陈云对“大跃进”的认识
    10. 主政西南时期邓小平对党的形象的树立和维护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