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九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邓小平与中国的对外开放:1977—1979年的中美关系
发布时间: 2011-10-18    作者:[美国]傅高义    来源: 2010-10-18
  字体:(     ) 关闭窗口

  卡特和邓小平的会谈

  第二天,即1月29日,邓小平与卡特在上午、下午分别举行了会谈,中午出席了万斯举行的午宴,晚上出席了卡特举行的欢迎宴会。卡特在当晚的日记中写道:“与他会谈非常愉快。”Jimmy Carter,Keeping Faith:Memoirs of a President,University of Arkansas Press,1995,p207卡特说,邓小平听得非常仔细并不断向他提问。第二天他们又举行了会谈。布热津斯基提到,卡特和邓小平非常坦率,他们之间的会谈更像是盟友之间而不像与一个共产党国家进行的会谈。

  在1月29日上午的会谈中,卡特先谈了对国际形势的看法,强调了美国的责任。邓小平说,中国过去认为最大的危险来自两个霸权大国,但最近开始认识到,来自美国的危险更小,来自苏联的危险更大。在提到苏联扩张时,他神情严肃地指出,中美双方应该紧密合作阻止苏联扩张。

  邓小平说,中东问题五年内不会有根本的改善,因为那些可能承认以色列的国家一直与苏联关系密切,它们拒绝和平努力。他说,尽管中国承认以色列的存在,但目前中国不可能给予以色列完全的外交承认。如果以色列退回到1967年以前的边界,解决约旦问题、西岸问题和巴勒斯坦人的家园问题,它就会获得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同上书,第207—210页。中方对访问的记录见《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76—477页。

  邓小平说,美国和中国都和越南有过不愉快的经历。越南和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是十分危险的。他说,中国需要长期和平的环境实现全面现代化。中国和美国应该协调行动,遏制苏联。现在中国还不可能和南朝鲜直接接触,但希望南北朝鲜能够举行迈向统一的谈判。也可以和日本合作反对苏联扩张。Jimmy Carter,Keeping Faith:Memoirs of a President,University of Arkansas Press,1995,pp 209-210

  在1月29日下午会谈结束前,邓小平要求与卡特举行小范围会谈。参加者还有蒙代尔、万斯、布热津斯基和邓小平的翻译。邓小平谈到苏联和越南在东南亚的野心所构成的严重威胁,首先就是越南占领柬埔寨。邓小平说,有必要给越南一个适当而有限的教训。卡特说,如果中越开战,其他国家可能会同情越南,国会将更难支持与中国的合作。

  第二天邓小平与卡特举行私下会谈,结束了关于越南问题的讨论。卡特交给邓小平一份说明,列出他建议中越不要开战的理由。邓小平再次重申给越南教训的必要性,他说,不久阿富汗将遭遇同样的命运。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这证明了邓小平的警告是正确的。Jimmy Carter,Keeping Faith:Memoirs of a President,University of Arkansas Press,1995,pp211-213Zbigniew Brzezinski,Power and Principle:Memoirs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1977-1981,Farrar,Straus,Giroux,1983,pp409-410

  在最后一次会晤中,卡特和邓小平签署了中美两国领事、贸易、科技和文化交流协议。邓小平说,如果美国和日本呼吁台湾和北京谈判,美国减少对台武器销售,就可以为和平做出贡献。Richard HSolomon,p76

  国宴

  布热津斯基说,为邓小平举行的国宴可能是卡特在白宫四年中最精美的一次。Jimmy Carter,Keeping Faith:Memoirs of a President,University of Arkansas Press,1995,p211Zbigniew Brzezinski,Power and Principle:Memoirs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1977-1981,Farrar,Straus,Giroux,1983,p407国宴客人名单中有22名国会议员,见New York Times,January 1,1979 据卡特记载,国宴于1月29日晚举行,邓小平很受卡特女儿艾米和其他孩子们的喜爱,而且这种喜爱看来是相互的。Jimmy Carter,Keeping Faith:Memoirs of a President,University of Arkansas Press,1995,p213邓小平的女儿在写到家庭生活时提到父亲特别喜欢和孙子们玩耍,尽管他们说话不多。

  卡特曾经当过主日学校的教师,年轻时通过教会给在中国的传教士捐过款,那些传教士是他年轻时心目中的英雄。在国宴上,卡特利用机会与邓小平就传教士在中国的作用交换了不同意见。

  在这次受卡特之邀进行国事访问时,邓小平要求会见尼克松。卡特同意了邓的要求,除了参加国宴之外,尼克松还与邓小平进行了会谈,邓小平感谢他为推进中美关系所做的努力。Jimmy Carter,Keeping Faith:Memoirs of a President,University of Arkansas Press,1995,p212Washington Post,Nov1,1979New York Times,January 30,1979之后,尼克松给卡特写了一封经过仔细斟酌的私人信件,表示支持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决定,并就两国关系的未来提出了一些看法。

  国宴之后,邓小平在肯尼迪艺术中心观看了演出。这场演出通过电视向全美播出,布热津斯基形容它“非常精彩”。当美国儿童唱完中文歌曲后,邓小平上台亲吻了他们,很多观众流下了眼泪。当卡特和邓小平手拉手站在一起被介绍给观众的时候,乐队开始演奏《开始了解你》。Zbigniew Brzezinski,Power and Principle:Memoirs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1977-1981,Farrar,Straus,Giroux,1983,p407Patrick Tyler,A Great Wall,Public Affairs,1997,p275

  和内阁官员、国会议员及中国通的讨论

  在与内阁官员会见时,邓小平讨论的重点是贸易问题。1月31日,在会见时,邓小平说,如果美国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实际上是普通贸易关系),要不了多久,美国和中国大陆的贸易额就会比现在美国和台湾的贸易额多10倍。

  在与政府官员会见时,除探讨解冻中美两国在对方国家的资产问题外,双方还同意把联络处升级为大使馆,并设立两个领事馆;讨论了两国建立航线需要做的工作;中国同意确立一个让美国媒体在中国设立办事处的时间表。此外,双方还进一步讨论了促进知识和科技交流问题。邓小平对中国实现现代化雄心勃勃,他说,中国需要最新的技术。Richard HSolomon,p76

  在与参议院的会谈中,罗伯特·伯德接待了邓小平。众议院则是蒂普·奥尼尔负责接待,邓小平对奥尼尔关于三权分立特别是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争夺权力和影响的介绍很感兴趣。后来,应邓小平的邀请,奥尼尔访问了北京。毫无疑问,邓小平认为至少对于中国来说,分权治理国家的效率十分低下,中国应该避免这种形式。Tip ONeill,Man of the House

  邓小平与美国国会讨论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允许自由移民。四年前,国会通过了《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要求共产党国家允许其民众根据其意愿自由移民国外,否则国会就不给予这些国家贸易最惠国待遇。当议员们就这个问题询问邓小平,中国是否允许自由移民时,邓小平回答说:“哦,这简单!你们要多少?1000万?1500万?”他的表情很认真,于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戛然而止,再也没有议员追问这个问题。后来,中国获得了最惠国待遇。Arthur Hummel and David Reuther in Tucker,p329Jimmy Carter,Keeping Faith:Memoirs of a President,University of Arkansas Press,1995,p213

  尽管美方进行了精心准备,但还是出现了意外情况。事情发生在美国国家美术馆(科克伦美术馆)东楼为邓小平举行的招待会上,这次招待会是由美国外交政策学会、美国国家美术馆、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术交流委员会、亚洲协会和中国理事会六个团体联合举行的,出席招待会的都是中国通。美术馆是由华裔设计师贝聿铭设计的,刚刚开馆,选用美术馆作为招待会地点可以表明美国对华裔的重视。按计划,邓小平要发表讲话,但美术馆的结构根本不适合发表公众讲话。尽管当时使用了扩音设备,但与会者仍听不清邓小平的发言,只好与好久不见的好友窃窃私语。但邓小平依然读他的讲话稿,没有任何不悦的表情。根据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当时会议出席者Jan Berris 提供的文件及口述情况整理。

  访问亚特兰大、休斯敦和西雅图

  在美国其他地方访问时,邓小平仔细观察现代工业和交通情况,希望美国商人到中国投资,希望两国学术界加强学术交流,希望公众支持两国建立更密切的关系。Don Oberdorfer,Washington Post,February 6,1979 在与商界人士交谈时,邓小平强调,中国有许多商品可以出口到美国,用来换取中国急需进口的技术。Karen Elliott House in Wall Street Journal,Feb5,1979 尽管邓小平到访的大多数地方都有抗议者挥舞台湾当局的旗帜,甚至还有“左”派进行抗议,但绝大多数听众充满好奇和善意。一位会说中文的国务院官员Donald Anderson陪同邓小平一行访问美国各地。见 Tucker,ed,p330New York Post,January 29,1979

    1.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贡献
    2. 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3.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国家治理道路的历史性贡献
    4. 论邓小平对我国互联网早期发展的贡献
    5. 刘国新:从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到总体小康的实现
    6. 邓小平关于经济改革和发展论述中蕴含的宏观调控思想
    7. 姬文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与完善
    8. 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若干基本设计及其深远意义
    9.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谈话的几点研究
    10. 论邓小平的西藏工作思想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