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提出并发展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思想。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党在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重大课题上的新突破,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十六大以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党就明确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九五”计划提出了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战略任务,要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五”计划又提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显著提高。十六大以后,这一思想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一)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深化和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在2004年3月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在全面系统地阐述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意义、基本内涵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53页。);2004年5月在江苏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进一步明确,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切实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4页。),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胡锦涛在总结宏观调控有关经验时指出,“其实质就是要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消除可能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以充分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309页。)。他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调整结构、深化改革、转变增长方式上”(《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310页。)。在2005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胡锦涛明确强调将“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708页。)作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工作。
随着实践的推进,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又有了新的提升。胡锦涛在2005年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提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818页。)同年10 月,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十一五”期间要坚持的“六个必须”之一就是必须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胡锦涛指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经济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也是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1093页。)
这一认识还体现在2006年2月胡锦涛在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第29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他进一步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人民日报》2006年2月23日。并从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等五个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扎实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方针。把“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反映了我党对发展规律的把握和对推动科学发展认识的深化。“这个重要调整,强调的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1—22页。)又好又快发展要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已不单指经济增长,是包括总量均衡、结构优化、协调发展、资源节约、生态良好、民生改善等内容在内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200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指出,“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特别强调,“我国已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条件,关键要在转变增长方式上狠下功夫”。(《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806页。)应该说,在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的时候,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已经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趋于一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