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民党留下的破败局面,百废待兴。如何积累资金,迅速建立起现代化的工业体系,成为党和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可是,新生的人民政权在经济上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能给中国提供的援助又非常有限。在此情况下,农业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不仅要提供资本的积累,还要提供原材料,农业对工业发展和国民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据估算,仅1952—1978年,农业净流出资金为3120亿元,相当于同期国有非农业企业资产原值的73.2%。(1)农业发展取得不斐的成就,与我国化肥工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在当时条件下,增加土地和劳动力的投入所得的收益是有限的,只有加大农业中的技术投入,才能大幅度提高农业产量。发展化肥工业,是当时最关键的技术投入。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陈云较早提出发展化肥工业对农业具有重要作用,并参与了发展我国化肥工业的调研和决策等工作,对我国化肥工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一、陈云与新中国发展化肥工业的决策过程
作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领导人,陈云很早就关注粮食增产与肥料之间的关系。早在1949年9月22日,他在给中央关于增产粮食和工业原料的主要措施的电报中,就提出了增加肥料的建议。只是基于当时我国轻工业发展相对缓慢的现实条件,他关于增加肥料的关注点主要还放在扩大养鸡、羊、猪等来大量生产圈肥上。但同时他也强调,要“在可能与有利条件下,购买、制造化学肥料”(2)。1950年3月14日,陈云主持中财委第15次委务会议,在讨论全国化工会议报告时,陈云指出:我们要恢复和建设,必须重点办好水泥厂。同时,肥田粉厂(即化肥厂——引者注)也要列入计划,并应成为五年计划开始时的重要项目(3)。显然,从这时起,化肥工业的发展计划已在陈云的考虑之中。
1952年2月15日,政务院第124次政务会议讨论“关于1952年农业生产的指示”,陈云在总结农业生产方面的经验时着重谈了肥料方面的问题。他指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最重要的还是增加肥料的问题”。但囿于当时条件,陈云还是着重强调养猪积肥。不过,对于化肥的作用以及在世界上的生产和使用情况,陈云已有深刻认识。他说:“肥料是带决定性的东西。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只要在正常的条件下,比如有水、气候适宜、劳动力正常等,一个农民能够增加多少肥料,就可以增产多少。这是肯定的。”“据说全球的化学肥料只有200多万吨。如果全国4亿亩耕地,每亩上肥20斤,即等于80亿斤,亦即400万吨。”也就是说,即使将全世界的化肥都集中到中国,也还是不够用的。即便如此,陈云仍然强调,“对于化学肥料也必须争取”(4)。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和物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初步具备了发展化肥等轻工业生产的条件。于是,在1957年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陈云在《关于改进国家行政管理体制问题和关于农业增产问题的报告》中,就提出要发展化肥工业的设想。他在会议发言中说:“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大规模地发展化学肥料,这是农业增产的最快、最重要的一条。在农业生产方面,中国不是苏联、美国型的国家。苏联和美国地多人少。中国是地少人多,除去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以外,全国人口的94%,只占有全国40%的土地。日本、联邦德国这些国家,也是地少人多。苏联、美国农业增产主要是靠扩大耕地面积,而日本、联邦德国基本是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从化肥的施用量上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每亩平均化肥施用量:苏联1斤,美国4斤,日本33斤,联邦德国28斤。今后,我国农业增产的主要出路,在于增加化肥,养猪积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不在开荒。”他说:“在发展化肥方面,过去以为希望不大。苏联为我国设计一个年产7.2万吨的化肥厂,需要建设5年才能投产,国内还不能制造设备。因此,过去未从这方面多想,只是强调养猪积肥。现在情况变了。化肥厂的重要机器和部件,如高压反应筒和高压压缩机,都试制成功了,只缺一些特殊钢材。化肥的原料是煤炭、硫铁矿、石膏以及食盐等,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都可以供应。自从今年2月化工部提出大量发展化肥的意见以后,我们同化工部作了多次研究,并召开了各机械工业部的会议,准备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经过一年半试制,做出成套设备的标准设计。估计到1959年可以大批制造,1960年可以开始装配,然后大量投入生产。”陈云还把发展化肥和其他积肥方式作了比较:“发展化肥比起开荒来,既便宜,又快。年产100万吨化肥只要10亿元投资,可增产粮食300万吨即60亿斤;而开3000万亩荒地,才可增产60亿斤粮食,需要投资15亿元。在目前,养猪和其他积肥方法,仍然很重要,将来也是重要的。但是,养猪需要饲料,同时1亿头猪粪也不过增产100亿斤粮食。所以要大量发展化肥。”(5)
根据陈云的意见,中央决定把加速发展氮肥工业列为工业支援农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并于1960年10月成立中央化肥小组,由陈云具体负责领导(6)。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陈云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一段时间里,曾把相当大的精力用于解决化肥厂的建设问题。
发展化肥工业的决策是实事求是的。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特征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产品产量,我国农业资源条件差,人多地少,增加化肥的施用量就成为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可以说,发展化肥工业的决策抓住了解决制约我国20世纪60年代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我国农业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由于劳动力的投入和扩大耕地面积都不能产生比较大的效益,因此,发展化肥工业也就抓住了促进粮食增产的关键环节。在发展化肥工业的决策过程中,陈云发挥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