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深圳市市容。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弹指一挥间,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的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缩影,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卓越执政能力。
勇担历史使命,“杀出一条血路”,率先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借助科技革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生产力发展受到严重束缚。特别是我国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经济走到濒于崩溃的边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既是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把全党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找准突破口攸关改革开放大业的成败。邓小平同志以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政治智慧,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构想: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他要求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来”。1980年8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第十五次会议批准设置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30年来,深圳担负起改革开放窗口和试验田的历史使命,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畏艰险、敢闯敢试,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冲破旧体制的樊篱、勇闯“禁区”,冲破传统理论教条的桎梏、勇闯“盲区”,冲破深层次矛盾的羁绊、勇闯“难区”,成功闯出了一条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改革之路,闯出了一条从封闭半封闭到参与全球竞争的开放之路,闯出了一条从传统农业社会迈向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之路。凭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精神,深圳经济特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先行探索,把中央改革开放的战略设想变为生动现实。
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发展是硬道理。作为经济特区,首先要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深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推进产业转型、优化经济结构,努力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的统一,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0年来,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从1.96亿元增长到8201亿元,年均增长25.8%。目前,深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36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80.8亿元,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