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陈云研究
陈云与新中国经济论纲(上)
发布时间: 2010-08-02    作者:迟爱萍    来源:国史网 2010-05-15
  字体:(     ) 关闭窗口

  (十一)“二五”计划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陈云在反思和总结以往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中国经济健康发展途径提出了具有战略指导性的意见,并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支持下,制定国民经济调整良策,引导国家走出经济困境。

  “二五”计划是在全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曲折认识的过程中实施的。前三年经历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党内在经济发展速度、规模以及国民经济内部重大比例关系的处理上都出现过不同意见。陈云没有参加“二五”计划的具体制定,但他在“二五”期间基本处于经济工作领导核心的位置,加上他已积累了近10年领导全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所以,对影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要害问题看得十分清楚。这一时期,他主要强调了三个问题:

  一是必须处理好建设与民生的关系。在“一五”计划执行后期,陈云就开始高度关注这个问题。在大规模建设之初,特别是经济落后国家要想尽快实现工业化,多注意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是对的,但随着建设规模的拓展,也必须适当照顾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陈云明确指出,“制定第二个五年计划要从有吃有穿出发”,并把这个问题提到政治高度认识:“如果我们不能解决人民的吃饭穿衣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便站不稳,必然还要回头补课”。《陈云文选》第3卷,第85—86页。同时,他还提出,要保障建设与民生的平衡、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需要控制人口增长。

  二是高度关注中国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力量。随着经济的发展,陈云越来越认识到:“农业已经成为建设中的弱点。”《陈云文选》第3卷,第78页。“如果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不注意农业的发展,到第三个五年计划再来注意,那就晚了,今后十五年内就会处于紧张的状态。换句话说,如果现在不注意,错过了五年,就要耽误十五年。”“农业搞不好,就一定会扯我们前进的后腿。”《陈云文选》第3卷,第78—79页。在农业发展中,粮食工作极为重要,讲市场是否稳定,主要是指粮食局势和粮食价格是否稳定。粮食工作“决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经济工作,而且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工作”《陈云文选》第3卷,第73页。。

  三是在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上,切忌急躁冒进,要注意质量和速度相统一,效益和规模相统一。也就是陈云自己说的:“既要保证重点又要照顾一般”;“既要照顾明年又要照顾长远”,“不能只顾眼前,不顾将来”。《陈云文选》第3卷,第137页。“二五”期间,中国经济一度面临严重困难。在毛泽东支持下,陈云同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一起,部署和领导了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工作。陈云提出的先恢复后发展的方针,和减少城市人口、采取综合措施制止通货膨胀和保证城市人民的最低生活需要、把一切可能的力量用于农业生产等办法,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在领导国民经济调整期间,陈云将他在“一五”期间提出的综合平衡思想付诸实施,并更加坚定地认识到:“搞经济不讲综合平衡,就寸步难移。”《陈云文选》第3卷,第211页。这是中国共产党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对经济建设所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毛泽东曾高度评价陈云这一时期的经济工作说:“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

  (十二)“文化大革命”后期敏锐注意到国际局势的变化,并对国际经济形势作出精辟分析,提出外经工作新思路,为20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提供了思想资源。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局势和中国的国际地位以及西方国家外交关系的变化,为中国扩大同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特别是加强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联系提供了条件。但当时“四人帮”在对外关系上搞“左”的一套,把自力更生原则同正常的对外经济交往对立起来,阻碍了中国对外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影响了与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1967—1969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连续三年下降。1972年7月,中央安排陈云协助周恩来抓外贸工作。他敏锐地注意到国际局势变幻引起的外贸格局的变化:过去“对苏联、东欧这些国家占了百分之七十五,对资本主义国家只占百分之二十五。现在正好是倒了一个个儿”《陈云文集》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14页。。这一变化决定了中国“和资本主义打交道是大势已定”《陈云文选》第3卷,第219页。。陈云向有关部门提出要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并嘱咐外贸部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收集国际商情资料。他还亲自拟订了研究题目,并身体力行,对国际金融货币、中国对外贸易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在国际金融货币方面,陈云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美元虽衰败但还没有其他货币可以替代,因为美国的生产力在世界上仍占30%;美元危机的根源是生产力与市场的矛盾。根据国际金融市场的情况,陈云提出国家要适当贮藏黄金,以后的国际金融局势的变幻,证明了陈云这一提议的战略价值。

  遵循国际市场的经济规律,陈云提出了对外经济工作的新思路:要照顾中间商的利益,学会利用商品交易所。进口贸易要分散,进口设备要慎重而且要配套。要充分利用国内丰富的劳动力,生产成品出口。保持和扩大香港、澳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市场,千方百计打开西欧、北美、大洋洲和其他市场。产品重点要放在中低档货和低值易损日用生活品上,销售对象主要是工薪阶层,要从多销中求得绝对金额的扩大。要加强对国际市场价格的研究,打开销路,扩大销售地区,价格的确定要有利于长期扩大销售。国际贸易事关国家利益,不能各行其事,要有统一各口岸的思想。

  陈云这一时期的对外经济工作思想,为新时期党的对外开放工作的开拓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思想资源,并在实践方面有了一些尝试,有的政策思路对今天搞好外贸工作仍有启示意义。

    1. 牛冠恒:陈云读书方法论初探
    2. 张金才:陈云1962年提出分田到户探因
    3. 邱霞:陈云“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思想论析
    4. 学习陈云关于帝国主义本质的精辟论述,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5. 继承陈云“唯实”精神,推动中国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
    6. 朱佳木:陈云与当代中国研究所和国史编研事业
    7. 孙钦梅:论陈云节约思想的内涵及时代意义
    8. 1949—1956年陈云在经济工作中的全局思维
    9. 李正华:陈云的核心意识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0. 建国前后陈云论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及意义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